2025年,一个意义特殊的年份,延迟退休政策在于这一年正式开始实施。
此重磅政策一经推出,即刻成为社会大众热议的焦点。
毕竟,退休时间的变动,与每个人的养老生活直接相关,影响着未来生活的经济保障。
从今年4月起,如果晚一个月退休,养老金究竟能比原来多拿多少钱呢?
具体而言,人们拥有提前3年退休的选择权,不过,这一选择必须遵循一个前提条件,即不能低于原本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。
就拿1970年出生的李师傅来讲,按照过往的规定,他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,然而在新政策的框架下,其退休年龄调整为60岁零3个月。
倘若李师傅打算提前退休,那么在年满60岁之时,他便可依规办理退休手续。
与此同时,人们也可以选择向后延迟3年退休,只不过,这一决定需要与所在的工作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,并且要取得单位的认可与同意。
继续以李师傅为例,倘若他身体素质良好,工作进展也较为顺利,经与单位友好协商,最晚能够工作至63岁才办理退休。
从国家层面公布的数据来看。
自2025年1月1日起,男职工以及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,法定退休年龄按照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的节奏,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;
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,法定退休年龄则按照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的方式,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。
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这两大关键部分构成。其中,基础养老金的计算要复杂一点
其计算公式为:(当地上年社平工资+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)÷2×缴费年限×1%。以平均工资水平较高的上海为例,2023年上海的社平工资大约为12,000元。
假设一位职工的平均缴费指数维持在0.8的水平,当缴费年限增加一个月(换算成年即为0.0833年)时,依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,其基础养老金每月大约会增加8元。
而且,从整体趋势来看,缴费年限越长,基础养老金的数额也会随之相应增加。至于个人养老金,其计算方式则是用个人账户余额÷计发月数。
这里所说的个人账户余额,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日里自行缴纳的那部分养老金,每个月会有一定金额存入其中。
而计发月数并非固定不变,它是依据退休年龄来确定的,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着不同的计发月数,例如,5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95,6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则为139。
那么,回到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,晚退休一个月,养老金到底能够增加多少呢?这背后涉及多个影响因素。
首先,晚退休一个月,意味着缴费年限增加了一个月。随着缴费年限的延长,基础养老金自然会有所增加。
举例来说,假设某地社平工资为8000元,职工平均缴费指数为0.6,在这种情况下,多缴费一个月,基础养老金大约可以多领取5元。
其次,个人账户余额也会相应增长。晚退休一个月,每月缴纳的社保费用中,会有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,如此一来,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数额就会逐步增多。
例如,某位职工当月的缴费基数设定为6000元,按照相关规定,记入个人账户的本金即为480元。
并且,需要注意的是,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并非静止不动,而是会产生利息收益。以2023年部分地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2.7%为例,上述480元本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,大约还会产生1.08元的利息。
最后,计发月数也会发生变化。通常来讲,晚退休一个月,退休年龄相应往后推移,计发月数就会随之减少。而计发月数的减少,会促使个人养老金数额相应增加。
以50岁退休和51岁退休进行对比,5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95个月,51岁退休时计发月数变为190个月。
假设个人账户余额为15万元,当50岁退休时,个人养老金每月大约为769元,而当51岁退休时,个人养老金每月大约为789元,每月增加了20元。
综合上述多个因素,依据上述数据以及计算方式进行估算,晚退休一个月,养老金相较于原来大约能够增加15-30元左右。
由此可见,晚退休一个月,养老金会受到缴费年限、个人账户余额、利息、计发月数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,最终实现一定数额的增长。
不过,需要明确的是,延迟退休政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,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,诸如身体条件、工作环境等因素,审慎地决定是选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。
#社会#
